7月15日,粤剧艺术博物馆内锣鼓铿锵,首届穗港澳青少年粤剧文化夏令营开营,130名来自穗港澳三地及海外的华裔青少年齐聚广州西关,开启了为期两天的粤剧文化体验之旅。
学员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
学员体验粤剧水袖技艺
本次夏令营由广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少先队广州市工作委员会、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宣传部、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统战部、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指导;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荔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广州市荔湾区归国华侨联合会、共青团广州市荔湾区委员会、少先队广州市荔湾区工作委员会主办;粤剧艺术博物馆、广东粤剧院、荔湾区非遗保护中心承办,香港荔湾社团联会、澳门荔湾联谊会、澳门粤剧五军虎协会协办。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更是连接穗港澳乃至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开营仪式上,区关工委执行副主任廖志成致辞表示,本次三地有关单位、团体携手,共同为青少年打开了解粤剧艺术的窗口、播撒粤剧传承的种子,将有助于为粤剧发展注入新活力,“衷心希望这次夏令营能点燃同学们对粤剧艺术的热爱,深化文化认同,搭建友谊桥梁,加深大家对荔湾、对广州的认识,争当粤剧文化薪火传人。”廖志成说。
学员在广东粤剧銮舆堂了解粤剧红船木人桩
荔湾区老干部粤剧曲艺团的“五老”向学员展演粤曲《云山揽胜》
开营首日上午,学员们探访粤剧文化地标——粤剧艺术博物馆、广东八和会馆和广东粤剧銮舆堂。在专业讲解中溯源粤剧历史,在练功房内体验木人桩风采。下午的粤剧表演体验环节更是高潮迭起,从唱腔打磨到水袖翩跹,学员们在专业指导下沉浸式感受粤剧艺术精髓。次日,活动移师至荔湾非遗集聚区,学员们对话广彩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亲手参与非遗技艺的实践制作,感受岭南传统工艺的巧夺天工。
活动招募令甫一发布,名额即被“秒空”,炽热反响印证了传统文化在年轻世代心中的强大感召力。12岁的赖懿晨是一名学习粤剧五年的广州少年,她认为,粤剧“不仅是舞蹈形式,更是文化传承”,作为广州人,“要做粤剧的小小传承人”。她最初因粤剧演员闪闪发光的头饰和独特妆容产生兴趣,后在学习中逐渐迷上尖喉、平喉等唱腔讲究,以及唱、念、做、打的融合艺术。此次参加夏令营,她希望深入了解粤剧知识,更盼以行动让这门传统艺术“在舞台上继续发光”,让更多人感受其魅力。
本次夏令营以“湾区文化互融·同心传承薪火”为主题,共设5期,每期2天,青少年们将在粤剧的唱念做打中触摸岭南血脉,在共同的探索中织就湾区文化同心圆。
夏令营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