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红色研学成为关工委铸魂育人的生动课堂
时间:2023-10-14 9:00:29
字号:T
参观红色展馆,在革命文物中回望历史;走进革命圣地,实地感悟红色精神;聆听红色宣讲,在红色故事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感……进入国庆假期,各地迎来红色研学热潮,红色旅游景点的青少年络绎不绝。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工委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鼓励各地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和关工委组织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特色教育实践活动和红色主题研学实践。

广东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传播地、工农运动的始兴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是革命文物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全省各级关工委推出了一批兼具红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红色研学活动,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释放其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使革命文物“活起来”、红色研学“热起来”、红色基因“传下去”。


价值引领,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八一”前夕,广州起义纪念馆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

她们分别是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重要革命战争的老红军贾献图的遗孀李萍和女儿贾力。两位出席广州市关工委“五老”红色讲堂暨青少年红色研学活动,向少先队员们讲述贾献图生前的革命故事。

“当时,我爸爸参加抗日决死队,战况异常惨烈,所在的连队有168人,战斗结束后只剩下六十几人……”活动现场,贾力展示了父亲的各类军功章,深情讲述奖章背后的感人故事。
作为“红色移动课堂”,红色研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可以使青少年从中汲取丰富的红色养分和强大的精神能量。

在今年“青少年党史学习月”,不少地市关工委带领青少年访遗址、看展览、听解说,开展“游基地,学党史”“红色故事我来说,争当小小讲解员”“英雄花开英雄城”等活动;组织讲师团打磨红色讲堂精品课,派出“五老”代表到重点红色场馆宣讲;协调有关部门调查走访红色革命遗址,命名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创新演绎,让红色故事可感可亲

情景演绎、时空对话……3月木棉花开,华南理工大学新生团支部红棉研习活动举行了一场沉浸式话剧演出,生动复刻了百年前革命先烈杨匏安给同学们上课的场景。

活动当天,华南理工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张娟娟向300名学生介绍校园历史文化建筑和人文史迹,将活动推向了高潮。2021级学生周柯妤表示,这次研习既有校园红色史迹打卡,又有专题辅导,还有沉浸式话剧体验,融合了听、看、寻、玩、学、研、悟等多种方式,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接受习惯。

为了提升红色研学的吸引力,各地关工委创新开发了一系列青少年喜闻乐见的项目。在深圳市龙岗区关工委主办的“小龙人”成长营,小营员们来到红花岭革命纪念公园搭建竹木炮台,模拟艰苦的抗战历程。佛山市关工委组织青少年亲自讲述红色故事,培养出高明“十佳红色文物守护人”、禅城塔坡“佛山古城红色文化导赏员”、三水白坭“文创古镇小小讲解员”等一批红色文化小传人。各地关工委还借助3D影像、网络虚拟等科技元素,让青少年置身于逼真的虚拟现实情境中,用最贴近青少年群体需求的形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延伸体验,为红色研学丰富内涵
到大山深处寻访红色景点、在田间地头体验辛勤劳动,一次研学、两种体验。
暑假期间,梅州市丰顺县丰良镇关工委联合镇中心小学到九龙村开展红色农耕研学活动。学生们参观了有着“广东小井冈”之称的中共丰顺(临时)县委成立地,随后到田里学习亲手插秧,收获颇丰。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关工委探索开展“红色+乡村振兴”“红色+非遗文化”等红色研学活动,既能使青少年延伸体验在地文化,丰富研学内涵,又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提升。
如火如荼的“红色+”研学受到各地青少年和家长的欢迎。今年暑假,韶关市始兴县应急管理局关工委举办“老少同声颂党恩,携手奋进新征程”研学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子女到罗坝镇淋头村蚕桑文化馆,体验蚕桑文化的魅力。中山市民众街道浪网村关工委开展“寻觅红色足迹•领略文化振兴”亲子研学活动,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观应故居,到三乡镇茶果非遗传承基地学习制作茶果,吸引了数十组亲子家庭参加。
接下来,全省各级关工委将持续开展好红色研学活动,引导青少年走进文物古迹遗址,走进城乡基层一线,寓教于游,寓学于乐,并在其中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培铸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根”与“魂”。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