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广东省关工委成立25周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回望,2014年,我从揭阳市东山中学副校长岗位退休后便加入到揭阳市榕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今天我作为揭阳市榕城区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不禁心潮澎湃。这十年关工路,是见证青少年成长的十年,是感受“五老”情怀的十年,更是自我精神淬炼的十年。从最初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懵懂认知,到今天深刻理解这项事业的崇高意义,每一步都浸润着汗水与感动,每一程都镌刻着思考与成长。
十年前初入关工队伍时,我曾简单地将这份工作理解为组织几场活动、完成几项任务。直到跟随老同志们深入社区、学校,看到留守儿童眼中对亲情的渴望,问题少年心底对理解的期盼,才真正触摸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温度。记得在2015年我陪伴市教育局关工委主任方焕元同志到榕城区北市小学指导开展“朝阳读书”活动时,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怯生生地问我:“老师,书里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我的港湾在哪里?”那一刻,我顿悟关工委存在的意义——我们要成为这些孩子人生航程中的灯塔。十年来,从“朝阳读书”到“四点半课堂”,从心理健康辅导到法治教育,我们用点滴行动诠释着“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
在关工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五老”队伍是这项事业的宝贵财富。这些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将毕生积累化为对下一代的谆谆教诲。曾有位揭阳东山中学退休的孙淑廉老教师,身患重病仍坚持为青少年作党史宣讲,他说:“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不是教出了多少大学生,而是让多少孩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这种“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正是省关工委25年发展的精神密码。在榕城区,我们组建“五老”宣讲团深入校园、社区,用鲜活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组织“五老”结对帮扶,用人生智慧引导迷途少年。他们银发下的赤子之心,构筑起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坚实屏障。
新时代赋予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内涵。随着社会环境变化,青少年面临网络沉迷、心理健康等问题日益复杂。我们创新推出“互联网+关工”模式,开设线上家长课堂;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个性化辅导;联合司法部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网络。这些探索让我认识到,关工委工作既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又要与时俱进创新方法。特别是在参与全省关工委通讯员骨干培训后,我更加明确了宣传工作在传播关爱理念、凝聚社会共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写基层关工典型,记录帮扶感人瞬间,我们用文字传递温暖,用故事弘扬正气。
站在新起点上,我满怀信心与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带关建”机制,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五老”优势,打造特色关爱品牌;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精准度。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东关工委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十年关工路,一生关爱情。作为这项事业的践行者,我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继续在关心下一代的田野上耕耘。愿我们共同守护的幼苗,终将长成民族复兴的栋梁;愿我们点燃的星星之火,终将照亮千万青少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