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废弃)
革命遗址焕发新颜 红色基地风清日朗——湛江关工委打造风朗村红色基地
时间:2023-03-22 14:59:36
字号:T来源:湛江市关工委

风朗村距离遂溪县城3公里,美丽的风朗河绕村而过,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有一个花费7年打造而成的红色基地。

2015年,湛江市关工委在调研中发现风朗村红色资源丰富,一批革命遗址尚未保护,研究决定以风朗村为点,打造成具有关工委特色的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

经过7年的努力,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省委宣传部、省关工委大力支持下,市关工委与村民干部合力打造的风朗村红色基地日益完善,颇具规模和影响力,成为开展青少年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先后被评为湛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广东省关工委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湛江市关工委调研组实地查看风朗革命遗址修缮现场

老同志亲力亲为抢救史料、修缮遗址

启动初期,基地连雏形都没有,场地杂乱,遗址散落,资金欠缺,建设难度极大。市关工委迎难而上,由主任刘菊亲自挂帅,成立了风朗村红色教育基地工作小组。广大“五老”发挥优势和特长,主动作为,为推进基地建设不遗余力。

在市关工委指导下,村关工小组牵头,委派有专长的“五老”进村当顾问。老党员刘秀是村关工小组长,负责风朗村党史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刘秀等老同志团结村民干部,积极调查研究,寻访当年老革命,抢救史料,挖掘红色资源,整理撰写出两万多字的《风朗村革命教育史》,使风朗村的红色故事留下文字记录。

在建设初期,市关工委发动群众自筹资金120万元,在风朗村建起600多平方米的文化楼。文化楼不仅成为风朗村的文化活动中心,也是风朗村革命村史的展馆。老同志亲自设计布展,展区面积达100平方米,可容纳200人以上参观。

为了建设配套设施,老同志听说某市政工程有批旧砖旧料和花木要处理,立即联系,亲自一车车搬运,不辞劳苦,来回40多公里送到村里,用这些材料建起近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及1500平方米的红色主题公园。

当地10多处遗址因年代久远,风化严重,亟须抢救保护。市关工委协助村领导小组开展全面普查和勘测,在遗址中确认6处为保护修缮重点。为了争取政策及资金支持,市关工委与有关部门协调,由湛江市委宣传部为申报部门,向省委宣传部申请到遗址修缮项目经费150万元,解决了一定资金困难。

夜袭风朗敌机场战斗中,攻打敌弹药库的旧址就在风朗村,市关工委抓住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以弹药库战斗遗址为主要修缮项目申请经费,推进其余5项遗址建设。修缮过程中,市关工委还制定有关保护措施,加强村民教育,增强群众保护革命遗址意识。

老党员刘秀在向孩子们讲述历史

青少年在这里体验历史、感知未来

目前,风朗村红色基地以夜袭风朗敌机场战斗遗址为中心,以六处遗址为网格,村民住宅新居群、文化楼、学校通过文化长廊形成三点一线,结合周边绿化和硬底化村道,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红色景点连点成片。

市关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风朗村的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紧扣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题,从规划到布局,从题材到内容,始终突出一个“红”字。建成后,基地成为省市县镇四级关工委青少年教育阵地,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形式生动活泼,符合青少年教育的特点,很受欢迎。一批批“五老”带领青少年到基地,讲述当年革命故事,加强理想信念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引导青少年坚定听党话、跟党走。风朗村红色基地还建起党建工作站和讲习所,为党员干部、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平台。

风朗村红色基地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益,获得省、市、县关工委授予的“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称号,还被评为湛江市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湛江市红色文化名片,先后接待百多个单位、16000人次参观,当中还有外省份参观团体,反响强烈。随着知名度增加,风朗村利用资源优势开发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已列入湛江市红色旅游线路参观点。

风朗村红色教育基地由关工委和“五老”亲自策划、亲手打造,具有关工委特色,创新了基地建设模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2018年,湛江市关工委在风朗村召开现场会议,提出以风朗为样本,探索谋划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基层关工委纷纷效仿,办起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红色教育基地20多个。

流量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