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老”故事
“五老”故事
春风化雨润南粤,关爱心灯照前路
时间:2025-08-14 10:56:11
字号:T来源: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谢成华

在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校园里,晨光洒落在教学楼的每一个角落,书声琅琅,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常常被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希望所打动。而在这份希望的背后,有一群默默奉献的身影——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他们用岁月沉淀的智慧与温情,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铺就了坚实的道路。

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名叫小林。他来自粤西山区的一个单亲家庭,母亲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拮据。刚入学时,小林沉默寡言,眼神中带着一丝自卑与迷茫。他总是在课后独自坐在教室角落,低头翻着旧课本,仿佛与这个热闹的校园格格不入。我曾多次尝试与他交流,但他总是礼貌地回应,却不愿敞开心扉。

转机出现在一次关工委组织的“助学圆梦”座谈会上。那天,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同志来到我们学院,他们中有退休的教育工作者,有曾奋战在基层的老干部。他们没有高谈阔论,而是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自己年轻时的奋斗经历,分享着对青年成长的殷切期望。小林坐在台下,第一次听得入神,眼中泛起了久违的光亮。

会后,关工委的老同志们主动找到了小林,不仅为他申请了助学金,还安排了一位退休教师刘老师担任他的成长导师。刘老师每周都会与小林谈心,辅导他学习,鼓励他参加社团活动,助力其全面成长。渐渐地,小林开始变了。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创新创业大赛,在我的指导下,他和团队设计了一款针对农村电商的简易物流管理系统。项目最终获得了校级一等奖,而更令人欣慰的是,小林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说话也变得自信有力。

在项目答辩结束后,小林找到我,眼眶微红地说:“老师,我想给关工委的爷爷奶奶们写封信。”那一刻,我看到了一个少年内心的觉醒与感恩。

后来,我在一次关工委的回访活动中,亲眼见证了这封信的递交。小林站在台上,声音坚定:“是您们在我最无助的时候伸出了手,不是简单的资助,而是真正的‘扶志’与‘扶智’。您们让我明白,出身不能决定未来,努力才能改变命运。”台下的老同志们眼含泪光,掌声久久不息。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唤醒。而关工委的老同志们,正是这一过程中的“点灯人”。他们用一生的经验与情怀,为青少年点亮前行的路。他们不图回报,只愿看到孩子们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我曾问一位关工委的老同志:“您退休多年,为何还如此投入?”他笑了笑,说:“我们老了,但希望不能老。看到年轻人站起来,我们的晚年才真正有意义。”

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上,我们青年教师固然肩负重任,但更不能忘记,有一群可敬的前辈始终与我们并肩同行。他们以“关爱下一代”为使命,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老有所为,老有所爱”。

如今,小林已顺利毕业,进入一家知名企业工作,工作之余,他始终铭记自己曾经走过的艰难岁月,怀着一颗感恩与回馈的心,主动加入了母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始帮助像他当年一样的困难学生。他说:“我要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这,或许就是关工委精神最动人的延续。

在此,我谨代表广大青年师生,向学校关工委的老同志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是您们用无私的关爱,托起了无数青少年的梦想;是您们用温暖的双手,重塑了无数家庭的希望。您们的身影或许不再挺拔,但您们的精神,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

愿这份关爱如春风化雨,润泽南粤大地;愿这份感恩,化作奋进的力量,激励更多青年砥砺前行。